(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——共和国荣光)樊锦诗:“只要一息尚存,就要为敦煌努力”
新华社兰州10月21日电 题:樊锦诗:“只要一息尚存,就要为敦煌努力”
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
获得“文物?;そ艹龉毕渍摺惫胰儆坪藕?,81岁的樊锦诗一直很忙,从北京到香港、从厦门到巴黎……但她心里惦念的,全是敦煌。
“只要一息尚存,就要为敦煌努力?!彼?。
佩戴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樊锦诗(9月29日摄)。新华社发(敦煌研究院供图)
从“挖宝贝”到“守宝贝”
樊锦诗中学时就爱逛博物馆。1958年填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时,她以为自己以后成天“挖宝贝”。不想此后大半生待在了大漠,成了莫高窟的守护人。
在莫高窟9层楼旁的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里,有一个不大的房间。土炕,土桌子,还有一个土“沙发”,这是樊锦诗曾经的住所。
生活是苦的?;彝猎趺匆采ú煌?,老鼠窜上床头是常事;一直与远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丈夫相隔两地,孩子出生时,身边没有一个亲人,没有一件孩子的衣裳。
有许多次离开的机会,樊锦诗最终留在了敦煌。
“对莫高窟,是高山仰止。它的材料无比广阔,内容无限丰富。越研究越觉得,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、多么了不起的东西!”樊锦诗说。
是吸引,更是责任。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,成为“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”。常书鸿、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、投身沙海,为?;ざ鼗颓憔∫簧难?。
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莫高窟的?;??!拔奈锩耸撬孀殴颐说?。没有国家的发展,就不可能有文物?;さ母飨钍乱?,我们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?!狈跏?,“只要莫高窟存在,我们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?!?/p>
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(2015年9月29日摄)。新华社发(孙志军 摄)
从“一张白纸”到“极具意义的典范”
1987年,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。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。梳历史、理?;?、讲开放,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,她看到了更为深广的世界。
“文物?;さ墓氏苷潞凸荚疵惶?,?;ど婕胺珊凸芾泶忧安恢?,怎么处理?;び肼糜慰诺墓叵狄膊磺宄?。这给我莫大的刺激?!狈跏?,在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后,她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莫高窟的价值。
“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莫高窟全部符合。我想,一定要把莫高窟?;ず?,让它的?;す芾碚嬲瞎时曜己屠砟??!彼?。
一幅关于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巨大图景,在樊锦诗心里悄然铺开。莫高窟历经千年,壁画彩塑已残损破败。如何让这一人类遗产“永生”?做过文物档案的她想到了用数字的方式。
上世纪80年代,敦煌研究院开始尝试文物数字化。就是将洞窟信息拍照,再拼接整理,最终形成能够“永久保存”的数字洞窟。这些数字资源还可以被“永续利用”,成为出版、展览、旅游等的资源。
说时容易做时难。形制改变、颜色失真、像素不足等一道道问题摆在眼前。与国内外机构合作,自己逐步摸索……樊锦诗说,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做成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,他们花了整整20年。
这些数字资源显示了价值。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,数字球幕电影让游客领略了石窟风采,也缓解了?;さ难沽?。
此外,敦煌研究院还在立法?;の奈?、制定《中国文物古迹?;ぷ荚颉返戎疃喾矫娼辛颂剿?、总结了经验。
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,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,称其是“极具意义的典范”。
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(2011年8月16日摄)。新华社发(孙志军 摄)
“莫高精神”:大漠“第二宝藏”
自1944年敦煌研究院建院以来,一批批学者、文物工作者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。今年国庆前夕,樊锦诗为工作30年以上的敦煌人颁发奖章。她那一头白发,写照着岁月的流逝,见证着一代代传承。
建院70周年之际,樊锦诗在总结前辈创业历程后,总结出了“坚守大漠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、开拓进取”的“莫高精神”。
“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,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,他们就是精神符号。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,精神垮了就啥也没有了?!呔瘛俏颐窃丛床欢系木穸??!狈跏?。
如今,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,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,甘愿奉献。他们说,“莫高精神”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“第二宝藏”。
“干了一辈子,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?!薄岸鼗团狈跏渎星榈厮?。